路由路由器的工作原理:1、路由器仅仅关心数据中的 “ 目标IP 地址” ; 2、路由器提取 目标IP地址,与 路由表中的条目进行匹配:如果匹配成功,则转发;如果匹配不成功,则丢弃; 匹配
.
路由
路由器的工作原理:
1、路由器仅仅关心数据中的 “ 目标IP 地址” ;
2、路由器提取 目标IP地址,与 路由表中的条目进行匹配:
如果匹配成功,则转发;
如果匹配不成功,则丢弃;
匹配原则:
最长匹配原则
首先查看其中的子网掩码长度 /24 表示该条目仅仅查看目标IP地址中前面24位; 如果目标IP地址中的前24位, 与路由条目中前面的24位,完全相同, 则表示匹配成功,转发出去; 如果与路由条目前面的24位,不相同; 则表示匹配失败,丢弃数据包;
注意:
路由条目,下一跳必须可达,才能进入路由表。
下一跳可以是:
端口 - 必须为设备本身的端口;
IP地址 - 必须是对端设备的互联端口的IP地址;
路由属性:
管理距离(Admin Distance) : 表示路由条目的稳定性;取值范围 0 -- 255 ; 值越小表示越稳定; 当值达到255时,不会放入路由表; 每种类型的路由,都有一个默认的管理距离; 比如 , 直连路由管理距离 为 0 ; 静态路由管理距离 为 1 ;度量值(metric): 表示路由器去往该目标网段的距离; 越小越好; 对于直连和静态路由,metric 都为0 ,且不可以更改
注意:
当去往同一个网络具有多个条目时,会进行路由属性的比较,
选择一个最优的,放入路由表:
1、首先比较 AD , 越小越好;
2、如果AD相同,则比较Metric , 越小越好;
3、如果都相同,则同时放入路由表,形成”负载均衡“;
认识网关: 1、是一个接口级别的概念,而不是设备级别的概念; 2、是以一个 IP 地址的形式体现和配置的; 3、对于源主机而言,去往“其他网段”时,才使用“网关”; 4、网关IP地址所在的端口的所属设备,必须具备连接多个 网段的功能,即必须具备路由功能 - 路由器/多层交换机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