侧边栏壁纸
博主头像
落叶人生博主等级

走进秋风,寻找秋天的落叶

  • 累计撰写 130562 篇文章
  • 累计创建 28 个标签
  • 累计收到 9 条评论
标签搜索

目 录CONTENT

文章目录

Debian 8使用自带tar, dd, rsync备份

2023-11-12 星期日 / 0 评论 / 0 点赞 / 62 阅读 / 4906 字

一、tar # gz# 备份cd /sudo tar -cvpzf backup.tgz --exclude=/media --exclude=/proc --exclude=/mnt --exclu

一、tar

# gz# 备份cd /sudo tar -cvpzf backup.tgz --exclude=/media --exclude=/proc --exclude=/mnt --exclude=/sys --exclude=/backup.tgz /# 还原sudo tar -xvpzf backup.tgz -C /# bz2# 备份cd /sudo tar -cvpjf backup.tar.bz2 --exclude=/media --exclude=/proc --exclude=/mnt --exclude=/sys --exclude=/backup.tar.bz2 /# 还原sudo tar -xvpjf backup.tar.bz2 -C /

二、dd

# 备份sudo dd if=/dev/sda1 of=/dev/sdb1# 还原sudo dd if=/dev/sdb1 of=/dev/sda1

三、rsync

关于rsync的使用方法,其主要参考文档是man rsync, rsync也可以作为守护进程运行用来建立文件备份服务器,可以参考文档man rsyncd.conf。
使用 df -lh 查看硬盘使用空间

$ df -lh文件系统        容量  已用  可用 已用% 挂载点/dev/sda1        38G   13G   24G   36% /udev             10M     0   10M    0% /devtmpfs           400M  6.0M  394M    2% /runtmpfs           999M  144K  999M    1% /dev/shmtmpfs           5.0M  4.0K  5.0M    1% /run/locktmpfs           999M     0  999M    0% /sys/fs/cgrouptmpfs           200M   12K  200M    1% /run/user/1000

根目录所在的分区占用了13G,我这里用30G的硬盘备份Debian 8

# 查看已经挂载的分区sudo mount# 查看硬盘分区sudo fdisk /dev/sdb# 卸载已挂载的分区sudo umount /dev/sdb1# 挂载sdb1到usb目录sudo mount /dev/sdb1 /media/genius/usb# 先umount卸载分区, 再使用mkds.ext4格式化分区sudo mkfs.ext4 /dev/sdb1

开始备份, (大概需要差不多1个小时)

sudo rsync -Pa / /media/genius/usb/backup_20151010 --exclude=/media/* --exclude=/sys/* --exclude=/proc/* --exclude=/mnt/* --exclude=/tmp/*

还原

sudo rsync -Pa /media/genius/usb/backup_20151010 /

 

 

根目录所在的分区占用了14G,而/boot目录所在的分区才占用100多M。其实Linux系统本来不用这么臃肿,只是因为我安装了太多的软件包,比如一整套的texlive啊什么的,才占用了这么多的空间。不过这都不是事儿,反正现在U盘也便宜,所以找个32G的USB 3.0的U盘来备份我这个系统,肯定是很轻松愉快的。

新U盘插到电脑上会被自动识别,使用不带参数的mount命令可以查看U盘的设备文件和挂载路径,使用fdisk命令了解U盘的大小和分区情况。如下图:
根目录所在的分区占用了14G,而/boot目录所在的分区才占用100多M。其实Linux系统本来不用这么臃肿,只是因为我安装了太多的软件包,比如一整套的texlive啊什么的,才占用了这么多的空间。不过这都不是事儿,反正现在U盘也便宜,所以找个32G的USB 3.0的U盘来备份我这个系统,肯定是很轻松愉快的。

新U盘插到电脑上会被自动识别,使用不带参数的mount命令可以查看U盘的设备文件和挂载路径,使用fdisk命令了解U盘的大小和分区情况。如下图:
根目录所在的分区占用了14G,而/boot目录所在的分区才占用100多M。其实Linux系统本来不用这么臃肿,只是因为我安装了太多的软件包,比如一整套的texlive啊什么的,才占用了这么多的空间。不过这都不是事儿,反正现在U盘也便宜,所以找个32G的USB 3.0的U盘来备份我这个系统,肯定是很轻松愉快的。

新U盘插到电脑上会被自动识别,使用不带参数的mount命令可以查看U盘的设备文件和挂载路径,使用fdisk命令了解U盘的大小和分区情况。如下图:
根目录所在的分区占用了14G,而/boot目录所在的分区才占用100多M。其实Linux系统本来不用这么臃肿,只是因为我安装了太多的软件包,比如一整套的texlive啊什么的,才占用了这么多的空间。不过这都不是事儿,反正现在U盘也便宜,所以找个32G的USB 3.0的U盘来备份我这个系统,肯定是很轻松愉快的。

新U盘插到电脑上会被自动识别,使用不带参数的mount命令可以查看U盘的设备文件和挂载路径,使用fdisk命令了解U盘的大小和分区情况。如下图:
根目录所在的分区占用了14G,而/boot目录所在的分区才占用100多M。其实Linux系统本来不用这么臃肿,只是因为我安装了太多的软件包,比如一整套的texlive啊什么的,才占用了这么多的空间。不过这都不是事儿,反正现在U盘也便宜,所以找个32G的USB 3.0的U盘来备份我这个系统,肯定是很轻松愉快的。

新U盘插到电脑上会被自动识别,使用不带参数的mount命令可以查看U盘的设备文件和挂载路径,使用fdisk命令了解U盘的大小和分区情况。如下图:

 

广告 广告

评论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