侧边栏壁纸
博主头像
落叶人生博主等级

走进秋风,寻找秋天的落叶

  • 累计撰写 130562 篇文章
  • 累计创建 28 个标签
  • 累计收到 9 条评论
标签搜索

目 录CONTENT

文章目录

我对KVO的理解之一

2024-05-12 星期日 / 0 评论 / 0 点赞 / 102 阅读 / 2179 字

这段时间工作也慢慢闲下来了,感觉可以做些想做的事儿了,研究接手的上一个项目时跟一哥们有过讨论,现在把自己关注KVO的结果写下来. kvo(:key value observing)的原理: 1.当一个

这段时间工作也慢慢闲下来了,感觉可以做些想做的事儿了,研究接手的上一个项目时跟一哥们有过讨论,现在把自己关注KVO的结果写下来.

kvo(:key value observing)的原理:

1.当一个对象被观察时,系统会创建这个对象的派生类(即子类)。

2. 系统会在子类里边重写被观察属性的set方法,在重写方法里调用父类set方法和-observeValueForKeyPath:方法通知观察者。

3.删除类中没有被观察属性的set方法。

4.如果这个类中没有被观察的属性,那么移除系统动态创建的派生类。

代码证明:

口说无凭,我们用代码来一步步分析:

输出结果:

不难发现,系统动态创建了NSKVONotifying_Father类。但为什么35行打印的依然是Father类呢?这是因为系统重写了NSKVONotifying_Father的-class方法的返回值。而36行调用的object _getClass()方法返回的是isa指针,这个指针指向的是这个对象所属的类。

讲到这里,有个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,那就是给age属性赋值时,为什么系统会调用NSKVONotifying_Father的set方法而不是Father的方法呢?原来系统将isa指向了NSKVONotifying_Father类,那么自然就会调用NSKVONotifying_Father类的set方法。

38行我们移除了age属性的观察者

我们发现系统悄悄的把NSKVONotifying_Father类移除了,这也就验证了原理4的论述。

广告 广告

评论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