侧边栏壁纸
博主头像
落叶人生博主等级

走进秋风,寻找秋天的落叶

  • 累计撰写 130562 篇文章
  • 累计创建 28 个标签
  • 累计收到 9 条评论
标签搜索

目 录CONTENT

文章目录

如何写好C语言之回调函数

2023-12-12 星期二 / 0 评论 / 0 点赞 / 41 阅读 / 6855 字

回调函数即常说的callback,C语言开发过程中,用好回调函数可以开发出高内聚低耦合的模块代码,事实上回调函数也是解除模块之间耦合的常用方法。本文介绍几种在开发实践中用到回到函数几种情况。遍历回调假

回调函数即常说的callback,C语言开发过程中,用好回调函数可以开发出高内聚低耦合的模块代码,事实上回调函数也是解除模块之间耦合的常用方法。本文介绍几种在开发实践中用到回到函数几种情况。

遍历回调

假设现在有一个容器模块,里面存储有数据,现在我们需要遍历容器里面的数据来做一下事情(比如统计容器里大于2的元素个数),为了不暴露容器的实现细节,容器模块可以提供一个遍历所有元素的API给用户,这个API的的原型如下:

/** * @brief 遍历容器里所有的元素 *  * @param p_container 容器指针  * @param cb 回调函数 * @param user_data 回调函数用户数据 * @return int 返回值 */int container_each_element(void *p_container, void (*cb)(void *element, void *user_data), void *user_data);

一般提供回调函数参数的API都会提供一个额外的参数user_data,这个参数会在用户调用这个API的时候由用户传入,API回调时再传给用户,这个参数可以提供很多上下文的东西,待会我们会提到,下面我们看看回到函数的原型:

/** * @brief 用户处理数据的函数 *  * @param element 容器里的元素 * @param user_data 用户的回到函数数据。 */void user_callback(void *element, void *user_data);

回调函数第一个参数是当前遍历到的容器里的元素,第二个参数就是API回传给用户的数据,为了更清晰的了解这种使用方法,下面我们来举个例子,我们先实现一个简单的存储固定数量整型数的容器:

typedef struct{    int *p;    int count;}sample_container_t;sample_container_t *sample_container_create(int size){     sample_container_t *p = malloc(sizeof(sample_container_t) + size * sizeof(int));     p->p = ((char *)p) + sizeof(sample_container_t);     p->count = 0;     return p;}void sample_container_destory(void *p){    free(p);}//加一个数据int sample_container_add(sample_container_t *p_container, int ele){    p_container->p[p_container->count++] = ele;}//删除最后一个数据int sample_container_del(sample_container_t *p_container){    p_container->count--;}//遍历容器int sample_container_each_element(sample_container_t *p_container, void (*cb)(int element, void *user_data), void *user_data){    for(int i = 0; i < p_container->count, i++)    {        cb(p_container->p[i], user_data);    }}

针对这个容器,我们想计算一下这个容器里大于某个数的数据有多少个,那么我们可以实现下面的回调函数:

typedef struct{    int gt;    int count;}user_data_t;void statistic_container_gt(int ele, void *user_data){    user_data_t *p = (user_data_t *)user_data;    if (ele > p->gt)    {        p->count++;    }}int main(){   sample_container_t *p = sample_container_create(100);   sample_container_add(p, 1);   sample_container_add(p, 4);       ///计算大于2的数的个数   user_data_t user_data = {2, 0};   sample_container_each_element(p, statistic_container_gt, &user_data);       printf("The count of gt 2 is:/n", user_data.count);}

这样做有两个好处:

  • 处理数据模块不用关心容器的实现细节,容器的任何改动都不会引起数据处理函数的修改。
  • 想对于容器直接提供API实现这样的功能,更加灵活,完全独立于业务逻辑。比如像计算容器里偶数的个数,只要在写一个回调函数就可以了,不用修改容器模块。

事件通知

在开发过程中,各个模块之间的通信是避免不了的,一般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调用另外一个模块的API,告诉对方放生了什么事件。比如有一个监控一系统服务状态模块,如果发现某个服务处理不可用状态,要通知运维模块来处理这个时间。按照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下面的伪代码:

int monitor_check_server_status(server_t *servers, int count){    while(1)    {        for(int i =0; i < count; i++)        {            if (is_server_unavailable(servers[i]))            {                ///直接调用运维模块API                notify_ops_unavailable(&servers[i]);            }        }                sleep(1);    }}

这样做基本可以实现功能,但是有两个缺点:

  • 耦合度高:直接调用运维模块的API导致两个模块产生紧耦合,实际开发过程中,如果运维模块还没有开发完成,那么我们是无法进行调试或者开发的。
  • 扩展性差:如果在后期维护过程中,需要通知更多的模块,那么我们就需要修改代码,添加更多的API调用。

那么我们引进回调函数,看看有什么样子的效果。首先这种情况下,监控服务模块应该提供两个API:

  • 注册回调函数:monitor_add_unavailable_callback()
  • 撤销回调函数: monitor_del_unavailable_callback()

按照这个模式,我们简单实现以下监控服务模块的callback版本。

typedef void (*server_unavailable_callback_t)(server_t *s);#define MAX_CALLBACKS_NUMBER 10static server_unavaliable_t unavailable_callbacks[MAX_CALLBACK_NUMBER];static int cb_count = 0;int monitor_add_unavailable_callback(server_unavailable_callback_t cb){    if (cb_count < MAX_CALLBACKS_NUMBER)    {        unavailable_callbacks[cb_count++] = cb;    }}    int monitor_del_unavailable_callback(server_unavailable_callback_t cb){    for(int i = 0; i < cb_count; i++)    {        if (unavailable_callbacks[i] == cb)        {            unavaiable_callbacks[i] = NULL;        }    }}int monitor_check_server_status(server_t *servers, int count){    while(1)    {        for(int i =0; i < count; i++)        {            if (is_server_unavailable(&servers[i]))            {                for (int i = 0; i < cb_count; i++)                {                    if (unavailable_callbacks[i] != NULL)                    {						unavailable_callbacks[i](&servers[i])                    }                }            }        }                sleep(1);    }}

这样实现就完全解决了上面提到的两个问题:

  • 不依赖于任何模块,测试开发独立进行,都是只是进行联调就可以
  • 如果需要通知更多的模块,根本不需要修改代码,只是在初始化的时候添加callback就可以了。

广告 广告

评论区